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章 锋芒,廷尉李斯

第一百二十章 锋芒,廷尉李斯

“关键就在于旧齐的都城临淄。言说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讲究的就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动作效仿。如果将临淄快速启动,将之前在旧齐的诸多推行经验老道的官员放在临淄来,那么这临淄便是相当成功,其余的地方,自然的也就效仿起来。另外再允诺一些地方上的好处,陛下的烦忧便不再是烦忧”。

李斯的确是政治的天才,便是嬴政头疼的事情到了他这里马上便娓娓道来,毫无压力,嬴政听得欢喜,连声赞了三字,“好、好、好”,又道“古书有云,言这口能言之,乃为国用,更能行之者乃为国宝,通古怕是要做朕这大秦之宝啊”。

通古,即是李斯的字!

听得嬴政对自己赞叹,自然心中高兴,这才道一句,“乃是陛下识人善用,我等臣子唯谨记陛下知遇的恩德”。

比之闻人非,嬴政自然是更喜欢李斯,便是听着这阿谀奉承的话也格外舒心,道,“行了,爱卿自谦了”。

见得嬴政高兴,李斯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马上又道,“臣有一言,以为还当禀明陛下,以图我大秦泽世天下、千秋万代”。

“有什么爱卿只管说出来就是。”

嬴政之所以取天下,不是一味地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基业,自然有自己的长处。千古一帝的眼光和格局,却是他人不可比拟的。这些眼光和格局体现在识人善用上,也体现在对于建议的采纳上,李斯既然要提,他自然会听。

李斯正经起来,有别于刚才的谦恭,口齿间十分清晰地表达着,“臣以为,帝国一统,除了推行之前原本就实行了的郡县制,还应该在六国的基础上统一文字、货币等”。

嬴政却不急着问,沉着一双犀利的眸子看着李斯。李斯见嬴政不吭声,心头一紧,莫不是自己的这个建议陛下不采纳?

事已至此,断然没有再停下来的道理。李斯只好硬着头皮请将下去,“这件事情还是受了长公子进行辩合的启发。长公子举办辩合,乃是为着将诸子百家收为一体,为帝国所用,那么帝国为何不同样效仿此种办法,将帝国的民众收为自己所用”?

“换简单了的说法,帝国固然可以收服百家。收服六国,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收服民众。譬如言行说教、商贾买卖,行文不通而度量不一,各有说辞,则就谁都不能说服谁,自然的教书教不得,买卖做不得,那么之前的六国之民乃为帝国之民,帝国之民却是连最基本的事情都不能做,怎么还能够使帝国千秋万代、长治久安呢?”

“当初六国之民众,对于中军治国之道各有不同,心意不通,所以不能够使民心相对而抵御帝国、上下齐心,而今六国之民统归帝国,文不可不统,路不可不平。”

李斯如此一篇高谈论阔,说出来却是有理有据几乎让人无从反驳,当然嬴政自然也没有想过反驳。李斯想要同意文字、度量衡的决心,只怕是遥想已久,嬴政不是没有想法,可是这件事情动辄起来实在是太过壮观,可以说并不亚于统一六国。

“爱卿可知道,此壮举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成就的,甚至于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爱卿真打算如此?如何施行?由谁施行,具体的效果?”

嬴政没有急着否决李斯,他这边问着,外面远远的瞧见了公子扶苏以及本该在十八世子胡亥身边的中车府令赵高。

“此事关系重大,你下来拟个折子呈递给朕,这件事情,容你下来与朕详谈。”

就像嬴政说的,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重大了,他和李斯都需要一个时间来慢慢琢磨,不过虽然是这么说,嬴政对李斯却是越来越满意。

李斯却是早就已经料到了嬴政将要说什么,兀自拿出自己写好的帛书移交一旁的小太监递给嬴政,嬴政马上明白过来,却是一笑,“好啊,倒是差点儿上了你的当,不过是早有筹划”。

“心中没点儿计较,不敢同陛下说出想法。”李斯倒也谦逊,自己这边的目的已经达成,当即见好就收,“不敢打扰陛下与长公子,李斯先行告退”。

得了嬴政的准许,自己这才出了大殿,迎面照见了长公子扶苏和赵高,相互见了礼。倒是赵高,本来心中想着自己便是这早早来了的人,这个李斯竟然是比自己还要快上好些,就是不知道为何辩合的事情,陛下知道多少了。

恐怕要让赵高失望的是,李斯之前还有个闻人非倒是一早就来了的。嬴政知道什么,恐怕闻人非这里倒是更为详尽的了。

嬴政却是将公子扶苏和赵高一同宣进了殿中。

赵高本就是一直侍奉着嬴政的,进了大殿便站在了嬴政身边伺候着,以至于下边就只有一个公子扶苏还站着。

“听闻辩合的事情你处理地差不多了,且说说如何?”嬴政对自己这个长子是寄予厚望的,相对于十八世子胡亥,到底是严厉了些,好在扶苏自然是十分明白自己的苦心,这么多年栽培下来,只这为人处世上无可挑剔。

若是能够为他寻一个有着大局观的人辅佐,便是完美了。扶苏太过仁义,终究不见得是件好事,这次辩合的事情,于诸子十二家半是敲打半是收买,这就很好,如此才不辜负了帝国的长公子这个位置。

这辩合这件事,嬴政对扶苏相当满意。

扶苏敬重自己的父皇,自然在关于辩合的事情上没有半点儿隐瞒,甚至于比之闻人非的描述还要详尽一些,不过同样的也更多了些个人的观念和看法,这些嬴政都听在耳中。

闻人非本来就是真正的小说家,知道如何着色用笔,如何带入,但是在嬴政这里到底是不可能过多叙述自己的想法,倒是公子扶苏讲述出来更为出彩有趣些。

听到诸子百家归附中,特别是第三局“国以文治”的时候嬴政还在想着,这件事情李斯也算是出力颇多。若是李斯所言统一文字等事情需要实行下去,那么李斯的位置恐怕还要再高一些才是。

公子扶苏是不知道自己这父皇听到了这么多心中有自己额外的想法的,不过嬴政同样也没有漏掉扶苏对于端木璟这出众的表述。

同闻人非呈递上来的东西有所不同的是,扶苏并没有说出端木璟辩合第一局乃是自己从树上掉下来的,算是有意要给端木璟一个表现的机会。

当然,最后扶苏才提出了自己心中的想要,告诉嬴政自己想要将端木璟以及谋士韩回接到咸阳宫中作为自己的侍读,自然的也是作为自己养着的谋士幕僚。

嬴政本是欣慰自己这长子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公子扶苏只是刚刚提出来,赵高却冒着危险在阶下请旨。

“陛下,臣有个提议,以为甚妙。”

赵高本是有些才学识见的,不然嬴政自然不会这样欢喜他,对这人也是百般包容,现在说有提议,嬴政自然要姑且听一听这提议究竟如何。

“据臣所知,这端木璟本是一个大夫,原本是咸阳医馆里回春堂的人”,没有说完,赵高躬身再提出一句,“这端木大夫虽然是口齿伶俐,不过会不会如同纸上谈兵之赵括那样,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再有我却知道其人医术乃是一绝,丽妃娘娘已经病了有段日子,不妨倒是先找这人治治,解了陛下这眼前的烦忧才是。”

纸上谈兵之赵括?

公子扶苏冷眼看了请旨的赵高,这人实在居心叵测地紧,自己的人,怎么倒是成了那等只知道纸上谈兵、空无一物的废人了?

赵高这话是委实不好听。

嬴政自然关注到了这其中两人的变化,当即也没有拆穿赵高,本来自己真正满意的,恐怕这诸子十二家的人,推荐上来的人真正能够看得过眼的也就是一个韩回了。

用丽妃来打幌子,倒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也罢了。

嬴政略微一思忖,分明是在心中计较着自己长子和赵高两人心中打了什么算盘,随后只道,“这端木璟还会医术?好,就该这样”,“我这丽妃这一病就是一个月,这端木璟若是真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到时候扶苏你再召进你宫中也不迟啊”。

这话让公子扶苏急了,自己可不是这个意思,赵高用意何其凶险啊!

丽妃在宫中一个月来换了多少大夫都没有医治好,并且还有很多反常的状况。咸阳乃为秦国都城,太医更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了,尚且不能够医治丽妃的病情,端木璟有什么办法?

并且端木璟虽然在辩合上十分出彩,不过公子扶苏真正想要的人,只还是一个韩回而已。

韩回心中本来就是只有一个念念不忘的端木璟,端木璟不进入咸阳宫中,自己岂不会也就没有任何机会?

“可是,父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