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二章禹城补给哪去了(1 / 2)





  “胜算?与其说是胜算,不如说,这是他急于邀功证明自己的手段。”

  于星河摇摇头,顺手接住一片飘荡而落的树叶:“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我为何不愿入朝为官?”

  “没有。”

  “区区不才,也是皇亲国戚,五皇子要称我一声舅舅。”

  他看明玉珠并不惊讶,便知道她早已知晓,又继续说道:“当年,我也曾胸怀大志,一心为国效力,临近科考之前,我这个好外甥便求到了我的面前。”

  明玉珠不由笑道:“莫不是不想让您参加科考?”

  “嗯。”于星河忆起过去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说,他虽出身低微,却也有比太子优越之处,那就是他无外戚。太子外祖一家乃京中名门士族,在朝为官者数不胜数,太子每有错处便有半个朝堂的臣子求情,皇上早就厌烦了,因而这几年反而有些看重于他……”

  话说到这个份上,明玉珠也就明白了。

  五皇子是怕他将来入朝,也会成为皇上厌倦的外戚,皇上当年初登基的时候就曾被外戚掣肘,从而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及他要传承的皇位只有一个萧家独掌大权。

  “我那时候都有些不认识他了,他小时候不是这样的……”

  于星河又叹了口气,端了凉茶来喝,却好像喝醉了一般,摇摇头,发出一声苦笑。

  舅舅为了外甥的前程大业放弃了自己位极人臣的尊荣,也放弃了自己的余生前路。

  “夫子往好处想想,若五皇子将来真能继承大统,以夫子的才华,定能得到重用。”

  于星河摆摆手:“到那时我也老了!”

  他说着又看向明玉珠道:“大丈夫立身于世,文者为社稷,武者为苍生,此乃大道!”

  所以他看重顾飞扬,顾飞扬就好像另一个他,被捆住了手脚翅膀,无法施展,他挣脱不开这樊笼和亲情的枷锁,但顾飞扬可以。

  顾飞扬若挣开了,更像是他的另一种解脱。

  “也并非人人都为苍生社稷着想。”明玉珠道:“有些人,也会在危难来临之时苟且偷生,选择自保。”

  “说起这个,我倒想起一个人来!”于星河忽又忍不住笑道:“禹城王明厚恩你知道吧?”

  明玉珠额角一跳,不由干笑道:“听,听说过。”

  于星河展开折扇,慢悠悠的晃着:“当年蚩然攻打禹城关的时候,明厚恩便携了家眷惊慌逃窜,弃城不顾,以至于明泽人在京中时常因此事而被人嘲笑。”

  “他不顾百姓,弃城逃走纵然不对,但禹城一向苦寒贫瘠,当年将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件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就算举城抗敌也最终难逃城破的命运,还要白白搭上许多性命。”

  当年,她就算留下守城也没有和蚩然硬拼过,而是和蚩然周旋游击,各个击破,最终等来了靖平援军。

  “你这就说的不对了,”于星河摇头:“禹城关乃我大沛第一关隘,亦是哀帝时外族破开的第一道防线,驻守禹城关的将士最该龙精虎锐,万夫莫敌!就算禹城贫瘠,但皇上却最为重视,岂会让将士无饭无衣无兵器?”

  “夫子人在京中,又未曾去过禹城,怎会知晓禹城的疾苦?”

  “那你……”于星河又道:“你去过禹城?”

  “去过,这几年禹城已经算好的了,自郡主收复关外绿洲,引水渠入关,百姓耕地渐多,禹城各郡府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再加上,前两年禹城王向京中请旨,安置失地百姓,陛下终是拨了一笔钱款。”

  于星河看着她面露疑色:“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我所知,朝中每年用在禹城军需上的款项就比其他三王要多上许多,靖平甚至不需要朝中贴补!禹城乃第一关隘,岂是儿戏,你就算去过禹城,也做不得数的。”

  “每年?”明玉珠蹙眉道:“朝中每年都给禹城拨款?”

  “对!每年!”于星河笃定道:“就算禹城再如何贫瘠,有朝中款项支撑,兵强马壮当不在话下,否则郡主又岂会连打胜仗?”

  明玉珠欲言又止,她打胜仗虽也离不了粮草军需,但那可都是禹城七郡十八府凑出来的!都是百姓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

  “夫子又不在朝中为官,竟比我知道的还清楚?”

  于星河哈哈大笑起来:“你又不在禹城为官,又怎知禹城府库缺银子?”

  “我!”

  “要我说,你可能只在禹城各处走过,看了当地百姓生活艰辛,这才忖度军中也十分艰苦!实则不然,禹城地处西北,环境恶劣,百姓的日子难过也是有的!但陛下就算再怎么想削藩,也不会让蛮夷侵城,毁我河山!正所谓,家里闹的再凶,也容不得邻里趁火打劫,这不是常识吗?”

  于星河后头说了什么明玉珠没有听进去,她脑海里不断回响着‘每年’两个字。

  他说的没错,禹城关何其重要,朝中又岂会放任禹城关的将士饥寒交迫无力守关?

  自她参军领兵,往来朝中事务都由她接替,偶尔朝中的嘉奖或者赏赐也都由她领受,但就是没收到所谓每年的补给!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