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章74.阴谋(1 / 2)





  钱婆子好歹也是当过厨房管事的,自然也有几个铁杆的帮手,当下便七嘴八舌地喊起冤来。

  云嫂子怒喝道:“都给我闭嘴,都在这儿干嘛呢?干你们的活儿去!”

  钱婆子撇着嘴,拿起斧头接着劈柴去了。

  负责白案的李厨娘和云嫂子的关系不错,见云嫂子怒容满面,一边揉着馒头一边劝她:“你也别急,这偷肉的贼偷了肉去,总是要吃的。今天也不过就是一个多时辰,你打开那门也就一会儿,定是昨天偷的。”

  云嫂子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那门自从打开之后就没离开我的眼,只有金厨娘进去过,只能是昨天偷的。”

  李厨娘叹了口气:“这就麻烦了,没准儿那肉都进了人家的肚子了,上哪里找去?你须得想个法子,别没把管事的位子坐热乎,就让人抓住把柄给弄下去。”

  一个坐在桌边揉馒头的丫鬟啊了一声:“娘,我今天听赵大娘嘀咕,说谁家好像昨天晚上吃肉了。”

  那丫鬟是李厨娘的大女儿,本来没有什么差事,是年下厨房太忙,临时来帮忙的。

  云嫂子立刻问她:“好闺女,你跟我说说,是谁家吃肉了?”

  李厨娘家的大丫头摇摇头:“想不起来了,我就听赵大娘说了几句。”

  赵婆子立刻被叫了进来,一听云嫂子的问话,立刻就道:“还能是谁家?柴娘子家呗!她家的小日子过得好着呢,我家小叔子的二舅子就在她家前头住着,明明白白地闻着肉味儿呢。”

  云嫂子和李厨娘对视了一眼,问:“什么时候的事儿?”

  “昨天晚饭的时候。”赵婆子道:“那肉味浓得很,至少煮了二斤才能有那味儿呢。”

  不仅时间对得上,就连数量也对上了。

  难道真的是柴娘子偷的?

  赵婆子撇着嘴:“她倒是舍得,养着俩小崽子呢,还这么大手大脚的。”

  是啊,大人不吃肉也就算了,可小孩子馋嘴。柴娘子过日子细,平时他们厨房的人偶尔凑个分子,聚在一起弄几个小菜喝点儿小酒,她是从来不舍得花那几十文钱的。她又是个外来的,平日里也和大家没有什么人情往来,没有什么助力。一家三口只靠她的月钱过活……

  越想越觉得像。

  李厨娘拉拉云嫂子的衣袖,小声道:“慎重些,别忘了外头那个是怎么下去的。”

  若真的是她也就罢了,若不是她,岂不是个现成的把柄?不但没找到真凶,还冤枉了好人,正说明了管事的办事不力。

  赵婆子小叔子的二舅子,云嫂子皱起了眉头,这是个什么人?他们一家子都是三夫人的陪嫁,一直属于肃国公府的边缘人物,还真的有些搞不清楚原先那些人弯弯绕绕的亲戚关系。

  好在李厨娘是家生子儿,从她曾祖那一代开始,就在肃国公府当下人了。云嫂子便问她:“赵婆子小叔子的二舅子,跟柴娘子可有仇怨?”

  不怪她多疑,实在是赵婆子刚才句句话的都指向了柴娘子,简直就差明着说柴娘子是偷肉的贼了。云嫂子虽然不是肃国公府的家生子儿,可也是当了多少年的下人的,对大户人家里头的各种争斗,也算得上是个熟练工。更何况她也不是没有亲自上阵过,这个外院厨房管事的位置,就是她今年刚争到手的。

  李厨娘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要说柴娘子跟府里谁有仇怨,一个是原本管粗使的邢管事,一个就是钱婆子。这俩人都因为跟她相争丢了差事,钱婆子还好,还能有个差事做。可那刑六,差事被抹了不说,就连家当也被抄了,是被净身赶出去的。听说他走了不少路子,求爷爷告奶奶的,到最后还是管家看他可怜,在外头铺子里给他安排了个差事。他是这府里的老人,七弯八绕的亲戚一大堆,还真说不好跟赵婆子有没有亲戚关系。”

  她的大丫头插嘴:“娘,你忘了。赵大娘她小叔子,娶了刘家的姑娘。刘家的大哥,娶了孙家的二姑娘。孙家的三姑娘,嫁给了邢家的老五。”

  邢管事是邢家的老六,也就是说,赵婆子是邢管事他五哥的媳妇的姐姐的丈夫的妹妹的丈夫的哥哥的媳妇……

  饶是见惯了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云嫂子和李厨娘也被这其中的亲戚关系给绕晕了,两个人掰着手指头,愣是数了好几遍,这才把其中的亲戚关系数了个遍,转眼就又忘了。

  实在太绕,能数下一次来还没有当场晕倒,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李厨娘家大丫头觉得她们俩太笨:“哎呀,不就是原本的邢管事他五嫂的娘家大姐夫,把亲妹子嫁给了赵大娘的小叔子嘛,多简单的事儿。”

  云嫂子叹了一口气,对李厨娘道:“你家这丫头,是个人物。嘴皮子这个利落劲儿的,不去内院伺候主子,太可惜了。”

  问题是,搞清楚了赵婆子和刑六之间的亲戚关系也没用,扯得太远了,安全没有什么说服力。

  还是李厨娘家大丫头给出了主意:“实在不行,到柴娘子家看看不就完啦?”

  李厨娘瞪了闺女一眼:“就你话多,揉你的馒头。”

  大丫头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云嫂子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两大块肉呢,总不能一顿全吃了。我今日便去。”

  李厨娘提醒她:“你可小心些,莫要让人当了枪使。”

  云嫂子冷笑:“我是看明白了,那些人还贼心不死呢,打量着我这儿出了什么茬子,好把管事的位置重新抢回去,还以为我是泥捏的不成?你放心,我自有主张。”

  高媛自然不知道厨房里的这场风波,她今天把年前最后一个大额订单送了出去。除了银钱之外,不出意外地还得了赏。

  高媛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达官贵人们,特别喜欢用赏赐来表示自己的高贵,而且还比着份儿地赏。

  她最近的额外收入越来越多,刚开始不过就是几块点心,后来就是一只鸡,昨天拿到了一根羊腿,今天更绝,直接被赏了一个荷包,里头装了四个银锞子。

  还不是一般的银锞子,虽然每一个也就是二两重,可上面却是雕着花的,还刻着出入平安、五福临门之类的吉祥话。

  她总结出一个规律,职位越高的官员,打赏的手面就越大。她今天送的客户,可是北关城里最大的一个官:指挥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