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章(1 / 2)

第51章

徐清在一瓢饮学习手作一段时间后,小七开始用“井底之蛙”形容她,毕竟她连日用瓷所用瓷土的种类都不清楚。

除了高岭土,她对神秘的瓷土学一无所知。事实上除高岭土以外,叶蜡石、骨粉,还有蒙脱石都可以制作陶瓷,不过传统瓷和艺术瓷一般只用高岭土。

高岭土的材质更适合传统瓷和艺术瓷的表达形式,即便景德镇本地瓷土价格高昂,他们也不愿意采购外地瓷土,这就给不良竞争又添一笔重负,加之景德镇本地各种创意陶瓷之间的抄袭模仿现象十分严重,基本没有版权可言,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多久,模仿“蝶变”、“脱壳”的改良作品就在市场上迅速流通起来。

回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徐清总觉得如梦一场。好像当初回到景德镇,一个黑夜过去,周遭的一切就都发生了改变,她才发现原来跨出那一步并没有想象中艰难,她离手作也并没有想象中遥远,可为什么她从不肯面对?

是害怕失败吗?还是害怕失去尊严?或是内心,还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吧?

如今抄袭风波告一段落,洛文文重新恢复她的职位。再回公司,她能明显感觉到同事们或讥讽、或嫉妒,或唏嘘的神色,也能察觉夏阳偶尔的沉默和梁梅一再的欲言又止,甚至连天天跟她作对的江意都像是霜打茄子一般,而顾言、廖亦凡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更是彻底打响了办公室战争的第一炮,从此一组、二组水火不容,三组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洛文文从“一个名设计师,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发现企业缺乏实战性,于是正式颁布裁员通告,要求按照北美标准缩减团队设计师名额。所谓竞争淘汰制,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抄袭、模仿、替名、内耗、斗争,把格子间那些人变成野兽,疯狂蚕食所剩不多的蛋糕。

鉴于元惜时一直没有接见廖亦凡,四世堂竟稿机会重新回到徐清手中。

有蝶变的失败在前,这一次她不敢麻痹大意,是否能重整旗鼓为自己正名,也在此一举。她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书房设计试稿到半夜,原来从不会关心成品的过程,这次从瓷土的选择到拉坯成形,再到上色,全部过程她都在脑海演练成千上百次,继而发现在成型之前,还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陶瓷最重要的环节——烧制。

她无法想象陶瓷在涅槃时窑洞里的焰火是什么形状、颜色,那千年不灭的窑火究竟有什么样的温度?

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窑厂学习一下。

洛文文合作工厂用的是气窑,气窑用液化气为燃料,利用火焰喷嘴加压,调整烟囱闸板和空气风门大小,可以稳定地控制烧瓷所需要的升温温度和气氛。而程逾白常用仿古柴窑,完全凭借松木燃烧的火焰和肉眼来控制温度和气氛,比之气窑虽然成品率非常低,但成瓷在色泽度、饱和度,广度各方面,会更加丰富。

这一点微小差别或许对设计师而言无足轻重,对一个品牌而言却事关荣誉。四世堂注重传承,意在传统,倘若在她的设计方案里包括对烧窑这个过程的考量,相信一定会更加分。

徐清试图通过程逾白“作弊”,打听元惜时的个人喜好。

程逾白冷冷一笑,告诉她:“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会因此失去跟我一起去窑厂的机会。二选一,给你十分钟。”

徐清立刻说:“我选后者。”

程逾白打量她:“你故意的吧?”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打火机在左还是右?”

徐清不愿意陪他玩幼稚的游戏,却习惯性朝右边看了一眼。

以前他每次都把打火机、烟盒和钥匙零零碎碎的东西塞在右口袋,翻找的时候乱七八糟,她以还问过他,为什么不把钥匙和耳机之类会缠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来放?结果他竟然说没想到。她提醒了他,可下一次他还是会这样,时间长了之后她发现他的左口袋并非空空无物,偶尔里面会出现彩色鹅卵石,颜料笔,或是随便捏的一个什么小玩意。

程逾白用身体力行告诉她,在他的口袋里,有属于手作人的某种矛盾且和谐的秩序。偶尔,她会为此停留和思考很久,然后把这点记在心里。

记着记着,就养成了习惯。

程逾白把手探进裤子右侧口袋,摸索了半天,从里头费力地拽出一只金色翻盖打火机,尔后斜眼乜她:“你可比蛔虫厉害多了。”

两人开车到了雕塑瓷厂附近,程逾白说要先去见个朋友,让她自个儿去找秦风。

秦风的窑厂就在最里头,徐清沿着砖房旁边的小道走了大概十分钟,七拐八绕的,居然还给她找到了。

红色砖墙围起的窑厂,说是仿古柴窑,其实很多方面没有办法和古代一模一样。秦风说:“晚清到现在一百多年,配料配方都还能找到,往前一点,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那些名瓷仿起来可就难了,明代的更难,瓷土难找,色釉难配,那些皇家御制还都是当时民间最牛的工匠,一个个的看家本事,要做出以假乱真的效果,真难死了,就更不用说烧制,这天气哪能跟古代一样?完了还要做旧去玻化……搞一玩意得折腾个半年,要是大花瓶,那至少一年开外。别看我这里名声响亮,听着好像有多厉害,其实我快累死了,每天跑前跑后吃力还不讨好,光给程某人打工。”

秦风逮着她就跟见到亲人一样,一张嘴说个不停,精准拿捏着“凡尔赛之王”的腔调,“乾隆那审美你是知道的,一个瓶子七八种工艺,谁要订那玩意,窑厂可就别想关门了!”

徐清微微挑眉:“辛苦您老了。”

“哪能啊,不辛苦不辛苦,为人民服务。”秦风摆摆手,往后头看看,这才发现正主没在,“咦,一白人呢?”

“去见朋友了。”

“哦,那多半是去找老张了。”

“老张的工作室也在附近?”

“算是吧,他也住这儿,在哪儿画就在哪儿睡。”秦风挠挠头,本来不想说的,不过他这人嘴上不把门,心想反正藏不住,索性一股脑说了,“昨儿个老张低血糖晕倒了,要不是我刚好去找他下馆子,估计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这几年过得有些潦倒,爸妈车祸都走了,家里房子也卖了,他一把年纪不谈恋爱不成家,全心全意画瓷,没多少人买,也不肯接商画,日子就越过越差……我估计一白是去当散财童子了。”

穿过甬道,一道道窄小的门在眼前打开,徐清看到一座蛋形窑。蛋形窑从外形看像半个鸭蛋,是从古代龙窑、葫芦窑逐渐改造的景德镇本地窑,又叫做镇窑。

“原来小胖上学,胖子准备买套学区房,手头差点钱一直没凑齐,一白就送了两件小玩意。那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只是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不管什么麻烦都是一白给解决的,这次说什么胖子都没肯要。”秦风叹了声气,“要不是生日那天嫂子没来,我们还不知道缘由。话说回来,那天你怎么提前走了?”

她被程逾白从后厨拽出去后就再没回来,席间有老同学问了一嘴,程逾白没吭声,胖子全程也黑着脸,好好的一次生日,最后没几个心里痛快。

想到这一茬,他也颇为头疼。跑前跑后忙活了一场,好像白忙活了。

秦风悄悄打量徐清的脸色,看她不想多说,就不再多问。反正她和程逾白之间那点事,谁也甭想插手,谁也插不上手。

徐清围着蛋形窑转了一圈,发现它规模不算大,因下好奇:“你只给程逾白一个人烧瓷?”

“哪能呀,光给他一个人造我恐怕早就裸奔了,那头还有两座窑,平常也做公共窑,对外出租。”秦风拿来两张凳子,让她先坐一坐,“他霸道得很,每次要烧什么东西,都得把整座窑给他腾空,烧不成还得再来,当祖宗一样供着,脾气还死倔,什么都得按照他规矩来。”

他嘴上说是一回事,要不受用,两人也不会合作这么久。徐清看到墙角堆放着许多残次品:“这些要怎么处理?”

“放着卖,也有人喜欢破碎感,尤其开片那种,说什么缺个角的更加惊心动魄。真就行话了,对外说要笑死人,其实我一直没搞明白那是什么审美,一白说是残缺美。”秦风咬着烟,从一堆次品里挑挑拣拣,拿出个釉里红开片给她看,“诺,就是这种,惊心动魄吗?”

开片是一种釉面开裂的现象,配制特别的颜料,在升温和冷却过程中就会发生相应的膨胀、收缩,继而裂变成大片、小片等,有多种形状。

秦风给拿的是梅花冰裂纹,在釉里红的瓷器表面绽出一朵朵花,加上一些残次黑点,确实有画龙点睛之感。

“他那张嘴我是说不过,我就问他,要真认同残缺美,为什么他自己的陶瓷从来不卖?有一点点瑕疵就要摔碎埋了,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正是因为欣赏残缺美,才要保护起来。”秦风又找了一圈,给她拿几件瓶子,让她回去随便摆着玩。

徐清却没有接,怔然地看着他:“你说他的碎瓷都埋了?”

“啊,怎么了?”

“听说原来瓷山里挖出来很多碎瓷,里面也有一瓢饮的,二手市场、鬼市里走一圈,倒手就能翻好几倍。一瓢饮的碎瓷在行家手头不是很吃香吗?到现在都还有人在找吧?”

秦风手里一只盂险些掉下去:“这事你听谁说的?”